忘記日期
那天從798回來,又去了Carrefour,回來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學院門前的成都小吃,點了一份魚香肉絲蓋飯,極少吃這種蓋飯,因爲店廚經常放很多的糖,我喜歡吃甜食,但是凡屬成都小吃,我都不太喜歡吃甜味的,仿佛不痲不辣就沒有胃口。作爲傳統的四川人,我尚保有能吃痲吃辣的好胃口。這種胃口不是每頓必須,亦不像一些不知情的右人認爲的那樣非常能吃。他們往往把能吃和必須吃;能吃和吃多辣都不怕混淆。這是一種admire-amazed式的可愛的誤解。那句話怎麽講的: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呵呵,神奇的傳説樣的俗語。
難得響一會的電話不期然地急促響起,是誰呢?
『你是昆布嗎?』
啊,是他,美國的另一個昆布。聲音沒有想像的宏亮。因爲之前從見過昆布的網友那聽説:昆布的音質厚重平穩,不遜於資深廣播人員。不過倒是很合我之前想像的相仿,乾淨清晰。
和昆布約好翌日晚八時左右在車公莊大街的新大都飯店一見。説是送我書,就是掛在我豆瓣主頁上的《移動書房》,西元2006年7月有臺灣源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昆布著。我也準備了一本商務七十年代版的《宋詞選》回贈。下午在北大上完龔六堂先生的『動態優化』便急匆匆地趕去赴約了,當時已經是下午六點多了,對了,我是在吃過晚飯後去的。車公莊站和新大都之間的距離超出了我的設想,小跑著到飯店時已經馬上八點半了。進到Lobby,左右環顧,看見一位中年男人雙手後撐靠著護欄,一隻腳提起放到護欄的小臺階上,他也在看我,呵呵,一個可愛中年男人,昆布。比我約高七八公分,健康,中正,和我見過的臺灣教授感覺相仿。中度近視眼鏡,皮膚很白,臉上是四十多嵗人的皺紋,不深,能見。在昆布下榻的房間門口遇見了昆布太太,微笑,親切。房間是典型的標準間,之前因爲趕時間小跑現在感覺比較熱,進房間之後我脫去了外套,著短袖坐在房間靠窗處的長沙發上,話題從昆布夫婦此次旅行開始。這次他們是隨團旅行,昆布層在文章中說,閲讀像是隻身探險,後來因著網絡的原因,說亦可嘗試參加旅行團。現在終於『從隻身探險進入旅行團的體驗了』。
話題自然也談到了我剛去過的798,昆布表現出很強的好奇,當然還是沒有談到書店圖書舘的時候那種精神為的振聚。席間昆布給我介紹了一個在美國生活了十數年的華人對美國社會的感受綜觀。最清晰的記憶是:昆布眼中,美利堅衰落頹勢;中華大地勃勃生機。足見昆布的樂觀和對祖國的美好期願。但是身処大陸的我雖然對中國的未來信心滿懷,還是不能生出美中之間這麽明顯的此消彼進,畢竟我才到過幾個地方哦?但是對美利堅的那份心之奇往還是那麽濃重,是得去看看的,世界這麽大,是吧!還有就是昆布夫人所言我和美囯有緣——呵呵,自己造出來的緣分哦——領我至經濟學殿堂門口的Professor QR.周在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拿到PHD;現在的導師Professor JK.黃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早先的金陵大學農學院,Cornell大學Professor K.LBuke是農經係第一任係主任。這些算不得緣份,只是一直想留學美利堅,我的原因很簡單:一是,世界大,得看看;二是,美國是當今世界頭號大國,看世界儅由美國始。
昨天讀到趙一凡著《美國文化批評集》中『哈佛教育思想考察——兼評鮑克校長《超越象牙塔》』一篇時感慨良多,其中的三A (Academic Freedom, Academic Autonomy, Academic Neutrality )原則經過幾任校長的詮釋修葺在今天的美利堅大地生根發芽,令人豔羨。而文章最後作者語重心長且很冷靜地建議說:『由此想到的是中國的教育。費正清教授雖然為「文化大革命」和孔夫子困擾,他畢竟獨具慧眼,看出中華民族兩大潛在優勢——第一是低水準的物質要求(在今天看來好像有所改變);第二是最大規模的優質人才儲備,一經開發,21世紀的歷史鐘擺不免會向東方偏移(亦合昆布的直觀感受)。如何開發?中外各種模式的教育思想都可以參照,哈佛教育和新三A原則亦然。』
又,在查看金陵大學農學院資料的時候,見到一份農學院1932-1933學年的一些主要教師的情況:
謝家聲:農學院院長,康乃爾大學農學碩士
蔔 凱:教授兼主任,康乃爾大學農學碩士
徐 澄: 教授,本校農學士,康乃爾大學碩士
張心一:教授,康乃爾大學碩士
孫文鬱:教授,本農校學士,斯坦福大學碩士
周明懿:農業推廣系主任,本校農學士
沈宗瀚:農藝系教授兼主任,康乃爾大學農學博士,
喬啟明:(在假),本校農學士
沈壽銓:教授,本校農學士,康乃爾大學碩士
林查理:教授,康乃爾大學碩士
郝欽銘:(在假),本校農學士,曾任農藝系主任
張乃鳳:教授,康乃爾、威斯康辛大學農學碩士
顧德恩:教授,特賽士大學農學碩士
史德蔚:教授兼主任,哈佛大學博士
俞大紱:教授,衣阿華大學博士
戴芳瀾:教授,康乃爾大學學士
朱德毅:教授兼主任,本校林學士,美國嘉省大學博士
朱會芳:教授,德國普魯士林科大學學士
陳 嶸:教授,哈佛大學科學碩士
胡昌熾:園藝系教授兼主任,東京帝國大學農科畢業
陳錫鑫:教授,京都帝國大學農學士文碩士
王 綬:(在假)本校農學士,農礦部專門委員
章之汶:教授兼主任,本校農學士,康乃爾大學碩士
單昌祺:教授兼主任,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畢業
萬國鼎:教授兼編輯部主任,本校農學士
短短25人的名單,康奈爾出生的有10位,哈佛大學2位,斯坦福大學1位……這樣的陣容在當今任何一所國內大學的任何一間學院都是沒有的。
(因爲心神往之,所以想寫一篇名作《啊!哈佛》的博客文字,但是,呵呵… …我就不說了,大家知道。)
回頭說說《移動書房》,此書是昆布的處女作,算是給自己的閲讀和寫作、部落格練習與書寫作一個INDEX樣的小結,更多的是一種(在我看來,亦是昆布詩中自道)『冒牌君主的得意忘形』。書本尚未讀完,黃小戴的鑑言説多是書評雜感。這是昆布的強項,也是他閲讀和書寫的方式,文字平素淡潔,很能讓人安靜下來,這也是昆布與我的『功用』,一個朋友,一位引領讀書的師長。黃說『昆布書引,如同導航』,這也是我的感受。
今天中午在北京大學上完高等微觀經濟學課後去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參觀。安靜人的地方。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