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舊置新

尋尋覓覓,眼花繚亂,終于訪到一間別處。這裡可飲茶濁酒,覽書賞圖,哲思閒話,放浪形骸,自由自在。是吾觀吾思吾糊塗。
窗外輕軌陣陣喧囂;屋中無線電評書聯播;門外有人語,步音,鑰匙鏈響。東八區十九時有餘,人們從各處歸來。是吃飯的時候了,在飽肚問題上人們總是很準時的,這一半是生物鈡的作用,一半是生物鐘的結果。『作用者』在某种意義上講就是原因,很多事情是分不太清原因和結果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提出時間過長不得解決而最終歸于哲學範疇。想到這裡不得不承認自己人類的無知,無知得以至我還在這裡嘮叨自己的無知,仿佛嘮叨過後就萬事皆畢,東風也不欠了。
近日發見一個問題:人們的交流慾。在八零一族中尤甚。伯克日誌空間主頁,種種般般,好不迷人眼。再偶遇『坑說』更是覺得渾身發冷,自慚形雖起來。決心不挖坑不設陷,坦坦蕩盪,醜話說前頭了:糊塗齋,胡言亂語,夢囈誑言。明智者繞道而行,偶遇者看清門牌。至於那些自投羅網的人,阿米妥佛... ...
再看交流慾,和A聊起此話題,避而不談卻説『聒噪』,又似乎想到什麽加上一句『其實我們都是聒噪的人』,好似把自己也歸入此類就逃了我的反駁。我對答曰『自覺交流慾本是人類動物性的表徵』。想來不對。又説是『社會性』。A不答。我亦眩暈,既是動物性又怎麽會是社會性的?糊塗糊塗... ...反正眼中所見:室中人交談,屋外人交談,車上人交談,電話中人交談,短信息中人交談;書中人交談,影片中人交談;人們面對面交談,人們遠隔万千里交談;人們和認識的人交談,人們在和不認識的人交談;人們和現實中人交談,人們在和假想中人交談;人們和非人交談。... ...
交談方式各異,内容亦何止千差萬別,時間時段各殊,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反饋。沒有反饋的交流便不稱其為交流,頂多是『外流』,這裡得指出那種單向的等待反饋的交流,即是『偽交流』,它不好算做沒有反饋,頂多是反饋尚未達到,也許是無窮限期的,誰知道。反饋有的即時,有的延時,有的永久延時。人們還是交流著,人們等待著,人們也反饋著。人們的交流是爲著什麽呢?作爲個體的孤獨感所緻?需要認同?需要傾訴?信息共享的需要?信息的互換?... ...
A說一句話我還是贊同的,交流縂有停止的時候,至於交流過後還是不是自己,就得留給哲學傢,語言學傢定義了。反正我還是我,還是糊塗著。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